判断 钢锭模 是否需要维护需综合外观、功能及性能指标评估,具体标准如下:
一、外观缺陷检查
裂纹评估
表面裂纹:出现网状或宽度>2mm的深裂纹需立即修复;≤2mm的浅裂纹可暂缓处理但需监控;
棱角/焊缝裂纹:用20倍放大镜检测,裂纹延伸至母材厚度15%以上须停用维修。
锈蚀程度分级
轻度锈蚀:表面浮锈(可擦拭去除)不影响使用,但需补涂防锈油;
中度锈蚀:鱼鳞状剥落或麻点深度>1mm,需打磨后复涂涂层;
深度锈蚀:蜂窝状孔洞或锈坑深度>3mm,或导致壁厚减少≥10%需报废。
结构磨损与变形
模具内壁凹陷导致钢锭表面内凹,或导柱/顶杆松动>0.5mm需校正;活动部件(如导套)磨损导致间隙不均,引发卡料或废料反弹需更换。
二、功能异常监测
脱模性能下降
脱模剂消耗量增加>20%或脱模力异常升高,提示型腔表面粗糙度恶化;钢锭表面出现拉伤、粘模纹路需检查涂层完整性。
生产质量波动
钢锭尺寸偏差>公差范围50%(如方锭对角线误差≥3mm);钢锭表面出现折叠、耳子等缺陷,表明模具配合精度失效。
三、性能指标检测
涂层状态验证
磁性测厚仪检测防锈层厚度<设计值70%(如原120μm现<84μm)需复涂;敲击测试有空鼓声,表明涂层剥落需剥离重涂。
冷却效率衰减
连续生产时模具温度升温速度加快>30%,或局部过热发蓝,需清理冷却水道。
维护决策临界点
缺陷类型 允许阈值 处置措施 ; 裂纹深度 ≤2mm 监控使用 ; 锈蚀面积占比 ≥30% 整体翻新 ; 导柱径向间隙 >0.8mm 更换导套单次维修成本占比 ≥新模价格60% 报废更换 。
高频使用模具:生产次数>5000次后需每季度精度校正;沿海环境:锈蚀速率加快30%,检查周期缩短至15天。
冀公网安备1309810200056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