灰铸铁篦条
1980年以前,由于烧结设备容量较小,绝大多数烧结厂使用的篦条以普通灰铸铁为主。灰铸铁篦条的使用寿命短,消耗量大,这是由于灰铸铁在氧化时,表面形成铁的氧化膜,氧化膜由外向内依次是Fe2O3、e3O4及FeO,层氧化膜厚度比例约为1:4:95,灰铸铁氧化膜内较厚的FeO氧化层,含有大量的空穴,金属及氧原子很容易通过FeO进行扩散,而且表面的FeO3层很容易剥落,所以灰铸铁的表面氧化膜不具备保护作用,使用性能很差。后来在灰铸铁篦条中加入了Si元素来提高性能,在加入Si之后,铁的氧化膜结构发生了变化,原生成FeO层内形成富含合金元素的较为致密的(FeO)2SiO2氧化物,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阻止氧化,与普通灰铸铁篦条相比,性略有提高。含硅铸铁性能随着S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,但随着Si含量的增加,铸铁的强度随之降低,我国在灰铸铁基础上研制了中硅耐热铸铁篦条,硅含量控制在4.5%---5.5%。但是,灰铸铁中的石墨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,成为氧进入金属中的通道,又加快了氧化速度。目前已经很少使用铸铁篦条,基本被淘汰。
1984年,武汉钢铁公司烧结厂研制了中硅球铁作为篦条的材质,有含Si 3%和含Si 6%两种,其使用寿命比灰铸铁篦条提高1倍,但成本只提高1/3。由于球铁内部的石墨呈孤立分布,不存在氧进入金属内部的通道,所以氧化速度和生长速度比灰铸铁要低,使用效果优于灰铸铁。湖南大学和涟源钢铁厂联合开发了,铝硅耐热球铁篦条,这种篦条的抗生长性和耐热疲劳抗力均优于中硅,球铁篦条,生产成本略高于中硅球铁篦条。但是由于强度低,只适用于小尺寸篦。
冀公网安备13098102000568号